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3%,人均GDP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世界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上升,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隨着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積聚增強,今年中國經濟將會整體好轉。
◆2022年中國GDP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3%。圖為江西上饒一家電子企業員工在車間內作業。 (中新社)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後,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躍上新台階;按年均匯率計算,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到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另外,中國3%的經濟增速快於多數主要經濟體。據IMF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超過2%。
上季GDP增速2.9%
過去一年,受疫情等影響中國經濟修復一波三折,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4月開始上海等地疫情超預期,疊加俄烏衝突等外部衝擊,二季度增速降至0.4%,三季度經濟增速回升至3.9%,而四季度後隨着防疫優化調整,疫情感染人數短期大增,四季度GDP增速回落至2.9%,但明顯高於市場預期。
專家:或意味中國經濟反彈比預期更早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四季度GDP增速超預期,可能意味着疫情防控優化後,中國經濟走出底部的時間比預期更早。從2022年12月主要經濟指標看,疫情衝擊下生產走弱,但內需指標開始回暖,這是一個頗為積極的信號。尤其是,基建投資繼續發揮支撐作用,製造業高景氣延續,房地產市場在改善,消費特別是商品零售迅速修復。
根據統計局數據,2022年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從11月的1.9%收窄至0.8%,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從11月的0.8%提高至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降幅從11月的5.9%收窄至1.8%,折射內需強弱的進口當月同比降幅也從10.6%收窄至7.5%。
紓困政策持續落地下房地產相關指標均出現改善。2022年房地產投資累計下降10.0%,但在政策支持和2021年同期基數走低的提振下,12月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降幅收窄7.7個百分點至12.2%,為近三個月來最高。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銷售面積、銷售額、房企到位資金降幅也均收窄。
今年GDP增速料達5%以上
展望2023年,鍾正生預計,在外需放緩、出口走弱後,政策更需統籌發力,擴大內需、暢通內循環。在各項政策積極呵護下,在市場主體預期改善中,中國經濟的常態回歸之路或將更迅速,預計2023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5%以上。
鍾正生特別指出,今年房地產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拖累有望明顯趨弱。在「保穩定」要求下,房企融資將繼續改善。土地成交、新開工面積等領先指標顯示2023年房地產施工將有支撐,隨着房企融資改善,「保交樓」取得更大進展,將推動存量項目加快施工。
「當前國際環境仍然在複雜演變,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在趨緩,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也還比較多,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群眾在就業方面困難還不少,推動經濟整體好轉仍然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康義表示,隨着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會整體好轉。
去年主要經濟數據
指標 同比
GDP 3%
工業增加值 3.6%
投資 5.1%
消費 -0.2%
出口 10.5%
CPI 2%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國家統計局局長回應熱點問題
◆提振消費
2023年,隨着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提振消費有4個有力條件:14億人口消費潛力巨大,消費結構升級總體趨勢沒有改變;消費和服務消費逐步恢復;「互聯網+」「數字+」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較為活躍;經濟總體好轉,就業穩、收入增有利於拉動消費。
◆擴大投資
中國投資發展有潛力、有空間、有動力,投資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從先行指標看,2022年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增速連續4個月超過20%;12月,新入庫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到3.8萬個,比11月份增長7.5%。從這些指標看,支撐2023年投資增長有比較好的基礎。
◆穩定房地產市場
2022年12月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收窄,出現新的變化,12月當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比11月收窄了7.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到位資金、房屋新開工面積等指標降幅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窄。隨着相關政策落地見效,2023年房地產市場將會逐步發生積極的變化。
◆穩定物價
2023年物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CPI走勢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疫情防控這三年,中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大水漫灌,為物價平穩創造有利條件。去年,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對此中國大力保障能源供應,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總產量達到45億噸,煤炭穩定供應保證了電力生產,促進國內價格平穩。同時糧食豐收、總體供應充足保障了食品價格穩定。另外,產業體系完備,商品和服務供給充足,有助於消費價格穩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去年新增就業1206萬人 今年就業有望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較11月回落0.2個百分點。2022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超過1,150多萬人,就業總量的壓力仍然存在,結構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隨着經濟的好轉,就業需求的擴大,崗位會相應增加,2023年就業形勢有望總體改善。
對於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回落,康義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勞動參與率下降。12月由於農民工返鄉、感染人數增加等原因,勞動參與率下降1.1個百分點。
上月16-24歲失業率降至16.7%
康義表示,當前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受疫情散發多發的影響,去年個別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出現階段性上升,高的時候調查失業率達到過6.1%。但從全年來看,總體失業率保持基本穩定,尤其是隨着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落地顯效,近期就業形勢有所改善。
同時,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有力。一系列援企穩崗的就業幫扶政策落實落地,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穩定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去年12月,16至24歲青年人失業率繼續下降0.4個百分點至16.7%,全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9,562萬人,比2021年增加了311萬人,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規模。
展望今年就業形勢,康義指出,隨着疫情防控優化措施逐步落實,生產生活秩序逐步回歸常態,企業生產經營也將逐步改善,將帶動用工需求逐步恢復擴大;交通物流、居民出行增加,將帶動住宿、餐飲、旅遊等服務業恢復,有利於吸納更多就業;新動能的快速發展將持續創造更多新的工作崗位;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也將為就業穩定提供有力的保障。總體看,2023年就業形勢有望總體改善。
编辑:燕华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