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电】(代若玄、张格)七月的杭州,雨后的微风裹挟著一阵难得的凉意。小学二年级男孩小宇举著一只手工纸船说:「姐姐,明天我们还做小船好不好?」大学生程欣(化名)笑著点头,顺手把手机里当天拍的照片发给小宇妈妈。
这个暑假,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在浙江就读的程欣选择「上门带娃」作为兼职。这已不是她第一次从事这份工作,过去几个假期,她一直在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提供陪伴与照料。
「最初是在抖音刷到大学生博主兼职带娃,看著他们陪孩子玩、记录日常,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又在闲鱼看到家长发帖找兼职陪娃,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程欣谈起入行的契机语气雀跃,「这么多孩子有陪伴需求,我又喜欢小朋友,还可以挣点生活费,不如试试。」
程欣的带娃日常丰富又有条理:早上到雇主家后,先陪孩子吃早餐、辅导作业;上午天气不热时,带孩子去小区玩,随手用手机拍些照片、小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随时知道孩子的动态」;中午要是家长忙,她还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下午用英语和孩子互动,最晚能忙到傍晚六点。
程欣的带娃服务里,「英语定制陪伴」成了核心亮点。面对三到五岁的低龄孩子,她主打趣味沉浸式陪伴,和孩子一起哼唱英文儿歌。如果是带小学阶段的孩子,她就带著孩子一起玩单词接龙游戏。
在小红书上,「大学生陪娃」「大学生带孩子」等标签浏览量达四千六百零五万次,讨论量超一百一十万;在抖音,相关话题标签浏览量也超卅九点四万次。「上门带娃」正成为一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新选择。
和程欣不同,大学生陈可(化名)是从帮亲戚带娃意外走进这个领域的。去年暑假,表姐邀请她帮忙照看六岁的侄女小花生。
「每天教小花生认字、读故事,空闲时一起画画、折纸。」陈可发现,比起之前做的家教兼职,带娃更需要全面陪伴──不仅要关注学习,还要照顾情绪、陪孩子玩耍。
「看到小花生把画好的小动物送给我,说『只想和姐姐玩』,就觉得特别值。」陈可说,陪孩子玩时,自己的浮躁感渐渐褪去,这段经历让她重新理解了「责任」。
在很多家长看来,大学生「上门带娃」有其独特的优势。而相较于祖辈带娃,大学生在体力、互动方式上也更具优势。
在北京,正怀著二胎的小乐妈妈说:「大学生姐姐每天来陪小乐搭积木、读绘本。孩子愿意和她玩,我终于能歇会儿。」在重庆,朱女士已经连续三个寒暑假找大学生带娃了。「大学生不仅能陪孩子做手工、玩粘土,还能辅导作业,孩子每天都盼著姐姐来。」朱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