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一帶一路系列講座展現跨國考古成果
文化局持續深化“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今年9月將於澳門藝術博物館演講廳舉辦“海絲瓷路──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活動特邀內地和香港考古和瓷器研究專家,圍繞“考古合作與發現”主題,帶來4場精彩講座,深入介紹沙特阿拉伯、葡萄牙、肯尼亞和柬埔寨等地的跨國考古合作成果,透過最新出土的中國瓷器,引領市民探索海上絲綢之路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廣大市民報名參加。
首場講座“牽星過洋──沙持塞林港遺址出土的中國瓷器”,將於9月20日下午3時舉行(普通話主講),特邀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姜波主講。姜波兼任中國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CHINA)副理事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將介紹2018至2019年中沙聯合考古隊在塞林港遺址的發掘成果,梳理從唐五代越窯瓷器、宋元青白瓷至明清青花瓷的海洋貿易脈絡,展現這座昔日繁華古港,如何成為中國與阿拉伯半島地區陶瓷貿易源遠流長的實證。
第二場講座“中國風潮──大航海時代的中葡瓷器貿易與文化交流”,將於9月21日下午3時舉行(粵語主講),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王冠宇主講。講座將剖析中國瓷器如何風靡歐洲皇室貴族,成為全球經濟浪潮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並以各國博物館藏及考古出土的中葡貿易瓷器為焦點,結合文獻與圖像,還原明清時期中葡海上瓷器貿易的輝煌歷史。
第三場講座“考古遺珍─—肯尼亞沿岸出土的中國瓷器”,將於9月27日下午3時舉行(普通話主講),特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榮休教授秦大樹主講。講座將分享北京大學考古隊2010至2013年在東非肯亞的考古故事,解讀當地出土的上萬件中國瓷器調研成果,並結合歷史背景與考古證實,探討高峰時期瓷器外銷的特點及背後的歷史成因。
第四場講座“瓷瓦匠心—─吳哥與中國陶瓷瓦件的工藝與交流”,將於9月28日下午3時舉行(粵語主講),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黃慧怡主講,將介紹吳哥窟、巴戎寺等吳哥古跡的建築特色,解析各廟群與荔枝山窯發現的陶瓷瓦件及工藝,並結合元朝外交官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巴戎寺浮雕及民族考古學等資料,深入探討吳哥陶瓷屋頂材料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及其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密切關聯。
有興趣報名的市民,可於8月22日上午10時起登入一戶通的“活動報名”(activity.mo.gov.mo/activity-h5/activity-list-web)進行登記,倘報名人數多於指定名額,將以抽籤形式決定,獲錄取者將以短訊通知。活動詳情可瀏覽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網頁(www.icm.gov.mo/academics),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 6220。
編輯:銘笙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