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八月十九日电】中国广东佛山市卫生健康局通报,基孔肯雅热疫情已从高峰期日增六百多例降至一百例以内。佛山已收治数千例患者,症状多在一至三周内消退,暂无后遗症病例。
综合媒体十九日报道,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陈志海表示,基孔肯雅热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其中踝关节痛最常见,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站立。佛山已收治数千例患者,症状多在一至三周内消退,暂无后遗症病例。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需特别关注,孕妇分娩前感染可能影响新生儿,但佛山未见此类病例。感染后通常产生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风险低。
针对蚊媒特性,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任东升指出,基孔肯雅病毒通过白纹伊蚊传播,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约一周具有传毒能力,并持续带毒直至死亡。广东环境利于蚊虫存活,成蚊寿命可达一至二个月,灭蚊是防控关键。近期研究显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抗药性,但佛山使用的杀虫剂经药效评估有效,暂无病毒经蚊子传代证据。
在全国防控方面,《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二0二五年版)》将中国三十一个省市按风险分为四类,广东等六省为高风险Ⅰ类地区,因伊蚊活跃期长及登革热病例多。任东升强调,风险分级基于伊蚊活动和历史数据,非实际疫情反映。呼吁加强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阻断病毒传播链,确保疫情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