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有「尿」汽水|超市驚揭加尿可樂 全城恐慌急下架
香港文匯報 6小时前 25186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警方上月接報指,多間超市的膠樽裝可樂和七喜汽水被人混入不明液體,一名9歲男童7月中飲用一支由旺角一間超市購買的可樂後不適入院,化驗顯示不排除飲品內含尿液。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經情報分析,以及翻查包括「銳眼」計劃下的閉路電視片段,鎖定一名六旬無業漢,上周六(9日)在其深水埗住所將他拘捕,檢獲一支疑有不明液體的飲品。疑犯報稱因不滿超市職員,因而把尿液加入樽裝汽水再放回深水埗、旺角、灣仔等地區的超市貨架。他暫被控一項意圖損害等而施用毒藥等罪,將於今日提堂。據了解,警方共檢獲7支「加尿」飲品。惠康和百佳超市均表示,為作出預防措施,已把相關產品下架。 

●警方提醒市民在購買食品及飲料時應小心檢查清楚包裝有無破損或不完整。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一隊總督察邱雨星昨日表示,今年7月底接獲報案指,由去年9月至今,分別於深水埗、旺角及灣仔區的多間超市內,發現有膠樽裝「加系可口可樂」及七喜飲品內,懷疑被人加入尿液。其中一宗案件涉及一名9歲男童,在旺角區一間超市購買並飲用一支受污染的飲品後不適,即日送院治理後已出院。

由於案件性質嚴重,警方高度重視,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經情報分析及翻查大量閉路電視片段,包括「銳眼」計劃下的閉路電視片段,成功鎖定疑犯身份,並於上周六突擊搜查疑犯位於深水埗區的住處,以涉嫌意圖損害等而施用毒藥等罪,拘捕該名姓羅(63歲)無業男子,在其住所內檢獲懷疑犯案時的衣物、鞋及背囊,以及一支懷疑含有不明液體的飲品。

檢7支飲品化檢 疑內含尿液

邱雨星表示,至於被發現及檢取的7支懷疑有問題飲品亦已送往化驗,初步結果顯示不排除內有尿液成分,但沒有任何毒藥成分。警方調查相信,疑犯的犯案動機是早前在超市受職員不禮貌對待,並發生爭拗,從而報復相關超市。根據調查顯示,疑犯單獨犯案,沒有前科,案件屬個別事件,而案中涉及的飲品,大部分屬於超市例行檢查時發現,除上述的樽裝飲品外,並沒有牽涉及其他食品和飲品。

據了解,有人在警誡後承認犯案。調查相信,疑犯購買汽水後,在家中加入尿液,再把「加尿」汽水放回惠康和百佳兩個連鎖超市貨架上。「天眼」片段顯示,疑犯在旺角一間超市放了兩支「有尿」可樂及七喜。

案中受害9歲男童,7月18日在一間超市購買和喝下一支帶有強烈尿味的可樂不適,送往廣華醫院治理後已出院。男童母親其後向食環署投訴事件,經政府化驗所初步檢驗後,不排除該支汽水含有尿液。

警方強調,今次疑犯干犯的案件非常嚴重,影響的不單是公眾健康,更是市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公司回覆查詢時強調,一直以產品的安全與品質為最優先的考量。該案件屬發生在香港市場上的少數個別事件,涉及被蓄意污染的Coca-Cola Plus (加系可口可樂) 500毫升膠樽裝。公司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全力配合政府,並嚴格遵循其指導方針行事。對於當局以高度專業與嚴謹態度調查本案,公司深表感謝。

惠康百佳已將相關產品下架

惠康超市表示,非常重視事件,一直與供應商保持密切溝通,並作為預防措施,將產品下架,又強調一向注重食品安全及衞生,並把顧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惠康超市表示,非常重視事件,作為預防措施,已把涉事產品下架。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百佳超市表示,就受影響產品,已即時就事件調查,並加強店內巡查及資訊通報。百佳暫時並未接獲相關個案及產品的顧客投訴。作為預防措施,已安排全線店舖即時下架涉事產品。若顧客懷疑曾購買受影響產品,可致電百佳顧客服務熱線+852 2606 8658查詢,百佳會繼續全力配合有關部門調查。

警教路分辨:樽身軟蓋開過要留神

(記者 蕭景源)警方昨日在記者會上教導市民如何分辨「有料」飲品避免誤飲中招。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邱雨星提醒,在購買食品及飲料時應小心檢查清楚包裝有無破損或不完整,以今次案件為例,膠樽裝飲品有樽蓋,市民應留意膠樽飲品的蓋有否曾被打開,這些憑肉眼可以判斷。如果是有汽飲品,被開過後其樽身會隨着時間流逝而變軟,如果被加入其他不知名的物質後,樽裝飲品的容量與其他正常的產品會有所偏差,如果打開飲品,發現有異常汽味或顏色有異,市民均需要小心留意。

●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邱雨星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邱雨星表示,如果發現飲料的包裝有被干預過,又或打開包裝後發覺食品氣味有異,便應立即通知商舖或有關生產商,或致電 2868 0000向食物環境衞生署求助。如市民有關於本案的任何資料提供,請聯絡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一隊,電話3661 8183。

市民吳先生形容疑犯手法誇張,「點解會咁樣?」坦言對事件感到憂慮。他稱平時購買食品和飲品時,都會小心留意產品包裝,例如樽裝飲品的樽蓋有否被扭開、是否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等。

市民廖先生表示,為了報復而把飲品「加料」的做法離譜,而他過往購買食品或飲品,均不太留意包裝有否出現缺失或其他問題,坦言日後會多加留意及小心提防。

涉犯侵害人身罪 最高囚3年

(記者 蕭景源)根據香港法例第二百一十二章《侵害人身罪條例》 第二十三條指,任何人意圖使他人受損害、精神受創或惱怒而非法及惡意向該人施用,或導致向該人施用毒藥或其他殘害性物品或有害物品,或導致該人服用毒藥或其他殘害性物品或有害物品,即屬犯可循公訴程序審訊的罪行,可處監禁3年。

翻查資料,曾有外傭在僱主食物或飲料「加料」被控施用有害物品罪,該名與女僱主關係欠佳的印傭聲稱為「博炒」,2019年涉將類固醇投入粥內給僱主食用,印傭被裁定5項意圖損害而施用有害物品相關罪成,入獄8個半月。

2013年6月,一名印傭將尿液與洗過自己內褲的污水沖熱茶給僱主喝,被判監兩個月。

2019年11月黑暴肆虐期間,一名男生在觀塘警署外被搜出一樽酒精及一樽稀釋食用醋,警方及後從WhatsApp對話中,發現有人計劃以相關物品襲擊警察,涉嫌串謀意圖施用有害物品使人受損害、精神受創或惱怒罪;男生認罪及被判入更生中心。

【話你知】昔紙包檸茶迷藥案最轟動 李家超帶隊破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據資料顯示,過往香港曾發生多宗飲品落藥或聲稱落藥案件,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柳記豪」迷魂黨劫案最為轟動。1994年7月至1995年2月期間,綽號「柳記豪」的郭育豪,在屯門等多區便利店內,把迷藥注入紙包裝檸檬茶後,再把飲品放回便利店內的雪櫃,在等待受害人飲用「有料」飲品後神志不清,繼而尾隨事主搶掠及套取其銀行卡密碼後提款。郭育豪於半年內干犯超過20宗案件,涉及搶劫及禁錮,受害人大部分屬年輕女性。直至1995年3月,郭因勒索失敗被捕,被重判14年。當年負責偵破此案的,便是當年任職警隊的現任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

另於2001年,44歲男子馬照聲聲稱不滿政府施政,向3間報館寄出恐嚇信,揚言會在超市飲品落毒。警方接獲報館報案後,迅速拘捕馬及其女友,馬照聲承認在珠海購入5包農藥,前往中環及深水埗兩間超市分店,在一包薯蓉及一包可可粉中落藥。

馬照聲最終被判囚6年8個月,其女友則被判罪名不成立。

此外,2005年雀巢牛奶公司位於元朗的廠房收到恐嚇電話,有人揚言已在該公司生產的飲品內注入劇毒農藥,並放置在元朗及天水圍多間超市貨架上,要求雀巢支付20萬元,其後該名男子再兩度致電恐嚇,雀巢遂報警求助。

警方重案組經深入調查後,發現恐嚇電話來自牛奶國際位於薄扶林的宿舍,並拘捕涉案男子。疑犯並非牛奶國際旗下職員,因家人的關係才住在宿舍,警方懷疑他不滿公司收回宿舍單位而致電恐嚇,但並無在飲品中下毒。

【文匯社評】飲品「加尿」必須嚴懲 善用科技撲滅罪案

警方昨日公布,早前一名六旬無業漢因與超市職員發生口角,竟將尿液注入樽裝汽水後放回多個地區的超市貨架,導致一名9歲男童飲用後不適入院。事件暴露個別市民公德淪喪、罔顧公眾健康,必須嚴懲。警方今次破案的關鍵,在於「銳眼」閉路電視系統的影像線索,再次印證科技在現代城市治安中的關鍵作用。市民應支持警方加速科技滅罪的布局,築牢城市安全防線。

本案最令人憤慨之處,在於疑犯僅因一次不愉快的購物經歷,竟以如此卑劣手段報復社會。在深水埗、旺角、灣仔等地區的超市貨架上,被污染的飲品如計時炸彈般潛伏,若非一名母親警覺將男童及時送院,後果不堪設想。事件在社交媒體迅速發酵,不少家長表示「以後買飲品都要提心吊膽」,超市、品牌亦要為貨架安全付出巨大代價。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並非孤例。近年類似「加料」事件層出不窮:從外傭在僱主食物中摻尿,到黑暴期間有暴徒企圖以腐蝕性液體襲警,均顯示部分人視公共安全如無物。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此類行為最高可判監禁3年,但過往案例刑罰往往較輕,難以形成阻嚇作用。

今次案件能迅速偵破,「銳眼」系統功不可沒。西九龍總區重案組透過整合案發地點周邊的閉路電視片段,鎖定疑犯從購物、回家「加工」到再次投放飲品的完整過程,還在其住所檢獲殘留尿液的容器。對比過往需耗費大量警力逐店翻查錄影帶,新系統的跨部門數據整合能力,使破案時間從數周縮短至數日。

據警方最新數據,「銳眼」計劃自去年推行至今,已協助偵破逾350宗案件,包括3宗在接報後8小時內偵破的兇殺案。系統現時覆蓋3,000多支鏡頭,預計2027年將擴展至15,000支,並逐步接入港鐵、房屋署、運輸署及康文署的逾兩萬部閉路電視。這意味着未來從地鐵車廂到公共屋邨商場,關鍵影像可即時被調取用於查案、破案,形成無所遁形的「天羅地網」。下一步警方計劃引入人臉識別技術,配合AI影像分析,實現「自動追蹤嫌疑人」,其人臉識別系統準確率達99%,可顯著減少警員肉眼翻查片段的工作量。

隨着科技發展,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與保護個人私隱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警方強調,在推動相關技術應用時,會嚴格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進行私隱影響評估,確保符合相關規範。針對社會對閉路電視侵犯私隱的疑慮,警方展現審慎態度。即將推行的私人場所閉路電視接入計劃,將採用「自願模式」,商場、工廈、商廈業主可選擇性提供公眾地方影像,警方不會強制徵用。為了保障私隱,消息指,在技術層面亦設多重保障,例如人臉識別技術僅針對通緝犯資料庫比對、所有查閱需獲督察級授權、系統定期接受私隱專員公署審核等。

從「加尿」飲品案到「銳眼」破案,科技滅罪的價值已得到實踐驗證。然而,技術只是工具,其效能發揮需以「嚴懲犯罪」為前提、以「私隱保護」為底線、以「全民協作」為基礎。香港作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唯有持續推進科技滅罪創新,方能有效應對各種新型犯罪挑戰,讓市民安居樂業,讓香港長治久安。

編輯:銘笙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