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罷免案投票結果出爐後,台灣政壇格局發生顯著變化。國民黨與民眾黨士氣高昂,而民進黨則遭受沉重打擊,一時間,“民進黨黨內非賴系將大反撲”“民進黨2026恐陷苦戰”等話題成為台灣政壇熱議焦點。
香港中通社圖片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首輪投票以25比0的懸殊比分慘敗後,民進黨內部的不和之聲逐漸顯現。據台灣《聯合報》報道,民進黨內部人士認為,賴清德下令全黨投入“大罷免”的路線存在偏差,黨內必須有人承擔起相應的政治責任,不能用“這是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這句話就輕易搪塞過去。尤其是民進黨內部的非賴系成員,他們大多覺得推動“大罷免”風險極高,在方向上就存在根本性錯誤。這些意見曾在黨內得到重視,但最終賴清德還是拍板決定全黨投入。
與此同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聯電創始人曹興誠等人也成為了重點聲討的對象。綠營媒體人王瑞德在政論節目中要求柯建銘辭職以承擔責任,民進黨人楊蕙如則直接指出柯建銘、曹興誠以及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是此次“大罷免”失敗的罪魁禍首,認為曹興誠和柯建銘自私自利、一意孤行的行為,可能會讓整個綠營的政局陷入危機。
曹興誠在27日將矛頭對準了民進黨,批評綠營只想當“側翼”,并勸大家放下8月23日的罷免案,“讓民進黨去努力吧。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
針對曹興誠的言論,“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表示,曹興誠以為自己錢多就可以為所欲為,如今“大罷免”以失敗告終,就想拍拍屁股走人,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認為,違反行政中立、濫用行政資源助攻“大惡罷”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及其“內閣”應該立即解散下台、進行全面重組。而在“大惡罷”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柯建銘,也應該“知所進退,別再繼續傷害台灣”。
對於“內閣改組”這一問題,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認為,在中短期內,卓榮泰、柯建銘等人都會下台,以此來掩護賴清德。不過,在“大罷免”遭受重創後,賴清德的權威已經喪失殆盡,非賴系勢力將在黨內以及2026年地方選舉中展開大反撲,無論對於台灣還是民進黨而言,賴清德的高壓統治與剛愎自用,已然走向終結。
台灣“中央社”報道稱,這場被視作2026年地方選舉前哨戰的罷免行動,民進黨全黨上下投入了大量資源支持罷團,他們走上街頭站路口、開展巷戰掃街,幾乎是以“大選”的規格來應對,最終卻以慘敗收場,這讓民進黨內部拉響了警報。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指出,在2026年地方選舉的戰場上,賴清德勢必會向黨內各派系妥協,最終選出的可能是“會贏的人”而非“自己的人”。例如在賴清德的政治“本命區”台南,“立委”林俊憲與陳亭妃之間的競爭激烈,林俊憲是賴清德的“子弟兵”,而陳亭妃則長期與賴清德不和,經歷此次“大罷免”的重挫後,賴清德的統治能力受到間接挑戰,“憲妃之爭最後可能只能用民調定輸贏”。
長期關注台灣政局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向日本媒體表示,此次針對24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全部失敗,不僅讓罷免方顔面盡失,也象征著民進黨自2014年以來積累的政治優勢可能就此終結。他認為,台灣當前的政治結構已逐漸走向“M字形”兩極化,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賴當局的群體,立場都十分鮮明。小笠原欣幸還提到,此次投票也間接證實,民進黨所依賴的“抗中保台”路線已出現疲態,特別是在年輕選民群體中,對民進黨提出質疑的聲浪日益高漲。
台灣前“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在27日撰文稱,當前台灣面臨的內外危機正在加劇,民進黨如果繼續追剿和抵制在野黨,不僅會讓政治持續空轉、危機不斷惡化,在明年的地方公職選舉以及下屆“大選”中,民眾必然會以更強烈的力度進行反撲,將民進黨掃入歷史的灰燼。聯合新聞網在27日注意到,有不少網友在網絡上熱議,點名賴清德“基本玩完了”,恐怕會成為無法連任的台灣地區領導人,未來還有可能面臨訴訟與政治清算。(完)
编辑: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