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报告2025将于9月发表。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早(27日)到红磡,出席首场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听取市民的意见。按过去惯例,会先有台下观众发言时间,随后会再分成不同小组,司局长就各政策范畴仔细听取意见,特首亦会适时给予回应。《星岛头条》直击咨询会重点内容。
【12:13】李家超离开会场。
【11:55】市民何小姐表示,政府推动使用电动车,但充电设置缺乏,例如校园安装充电设施程序繁琐,期望简化审批程序,并考虑开放设施予社区使用。她亦关注道路种树导致行人道地砖翘起,增加长者跌倒风险,建议检讨树种与铺设物料。
退休15年的前公务员屈先生则关注政府早前提出研究将“责任制”下放,他担心会变相成“交数制度”,影响同事工作程序以及对前线同事带来很大压力。他同意政策背后本身是希望提高效率,但希望过程中,局方或署方能在资源安排上灵活调动,并在承担责任过程中弹性处理。
有市民倡推动升旗团队、内地交流活动,强化国民身份认同与自律精神。亦有市民建议整合“HA Go”与卫生署系统,建立涵盖整个人生周期的电子健康平台。
李家超回应时表示,地区人士最了解社区需要,政府会深入研究市民建议,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完善政策。他强调施政应以结果为本,提升制度效能并释放公务员潜力,兼顾数量与质量。李家超又指出,青年政策须“有教无类”,支援不同背景青年发展;同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历史与文化自信。他表示,未来会加强资源配置与地区治理,强化政策执行力,并善用地区智慧,共建关爱共融社会。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李家超认为对于香港自己的过往历史,应该要有自信心,站高望远、勇于面对,包括正确面对过往的历史,“无论系好嘅历史、或者唔好嘅历史,都要汲取教训”。
施政报告2025︱有市民反映创科支援可再加强
【11:30】正在大湾区创业的市民蔡先生指,收到不少朋友反映在大湾区营运,即使取得香港政府的资助,但内地政府不能确认政府资助的真伪,令内地政府无法做出相应配套,建议可由政府设立通报机制,令内地政府可以确认相关人士取得政府资助,从而考虑提供补贴政策。他指不少青年投入创科发展,惟欠缺营运场景,建议可以为青年提供营运场景。另一位大学生则表示,现时正从事创科发展,坦言自己可以进入行业,但不懂得如何发展,政府目前未向大学提供足够资助,供学生发展科研,问到政府能否参考内地推出“专利换钱”的安排,由专家评估专利价格,并容许将专利抵押,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以发展创科。
有从事航运的市民认为,政府可以多发展自动驾驶行业,并多利用国家标准,因国家在自动驾驶方面领先;市民马先生指,在中美有不少问题下,可以推动香港作为“超级采购中心”,同时建议政府可以放宽创科申请资助的限制。
李家超表示,留意到不少市民都谈及创科,强调“创科的确是一定要大力,共同发展好的范围”,认为虽然政府推出不少政策推动创科,亦需要提供更多场景供市民应用。他又指尽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同意创科专利融资重要。他续指,政府听到市民希望规则拆墙松绑的意见,政府会细心研究,看一看哪些项目可以优先推行。
【11:20】李家超回应指,发展文创、照顾长者、支援少数族裔等都重要,又指政府希望增加房屋供应,特别是公共房屋,明白商用楼宇有压力,政府正进行拆墙松绑。他坦言政府做政策是以“大政策”为先,但“大政策”必须要“落地”,所以“小政策”方面都要做,小政策需要依靠市民共同合作。他认为即使政府推出政策,市民接受程度都重要,期望市民可多想方法,形容香港只有“香港队”,“香港队就是市民加上大家(市民)”,“政策落地靠大家”。
【11:18】在咨询会的第二节,即分组讨论中,市民朱先生认为,政府要振兴社会经济,解决香港高昂租金和人工贵的问题,又指政府可以借鉴内地城市便民措施,由政府和地产商、品牌企业等,善用资源合作利用空置商场,采用短期租约,以低租金向品牌企业提供场地;市民冯小姐指,油尖旺少数族裔人士不少,认为可以发展庙街、重庆大厦等,让少数族裔进行介绍,利用旅游经济使港人和游客更认识他们;有大学生认为可以与大湾区推出联票制文旅产品,串连粤港澳文旅产品,如香港电影场景、澳门葡式建筑等。同时在非繁忙时间开放社区中心予艺团。
市民蔡先生则指香港楼市疲弱影响经济,和消费市场,认为刺激楼市交投重要,问到政府在施政报告中能否提出措施支援工商铺位的市场。他又认为政府可放寛对商业楼宇的政策。
▲李家超出席地区咨询会。
【10:58】李家超总结第二节指,市民提及的议员范围很广,任何政府做政策时,在宏观微观层面都要照顾,除了要“造大个饼”,也要照顾每个在“饼”中分得的部分。有关少数的议题政府十分明白,而席间也有人提及发展方面,例如关心地区环境如何提升等。
【10:40】来自黄大仙区的朱先生关注低生育率问题,指现时年轻人上班时间繁忙“无时间识女仔”,建议民青局与NGO合作 ,举办“table for six”等活动,帮后生仔女在活动中“倾到偈”认识对方,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朱先生认为民青局办此类地区活动不但有助增加生育率,当中也有商机,因拍拖和结婚会带来多方面的消费。现场市民和民青局局长麦美娟在听到相关意见后,亦与身旁官员“会心微笑”。
关注居家安老的社工锺先生,指现时前线社工花很多时间找出独居长者居住在哪,建议政府研究,在长者私隐方面如何拆墙松绑,与业界共享资讯,包括设长者数据库,让前线更容易找到独居长者等真正需要协助的老人家,坦言“识揾人帮嘅长者就有大量资源、唔识揾就无资源”。
现场不少人士关注九龙海滨,有区议员倡发展时订立长远发展蓝图,仔细规划,又认为应统一海滨规则,举例现时启德海滨是宠物友善,惟红磡则不是,又建议放宽商业元素,让更多餐厅酒吧等能进驻。林先生认为应加速红磡南海滨发展,包括游艇会及其设施,又认为打通九龙新海滨后能与港岛海滨互相辉映。
关注伤健共融的洪小姐认为现时不能再用同情、施予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士,建议公营机构带头试行残疾人士实习计划,又提出私营机构也应提供就业配额,以及政府为他们推出税务优惠,举办大湾区残疾人才交流计划等。
施政报告2025︱李家超重游成长地 形容回到红磡倍感亲切
【10:29】李家超总结首节指,市民的关注有多方面,归纳为几点,其中很多都是涉及地区的,包括场地、青年有什么参与、社区创新等。他认为在地区治理提升制度后,地区可以发挥所长,由十八区各区研究,因为各区区情不同。
至于有市民提到生育率,他形容自己非常关注,以往政府政策不提生育率,但现时政府政策有相关推动性,提出“组合拳”,不止2万元津贴,还有退税免税、提早上楼、托儿服务等。
【10:19】市民黄先生建议设社区创新实验室,适度放松条例,如版权、食物售卖等,让政府可以收集数据,取得经验后实行;市民何先生关注简朴房会令业主增加装修成本,继而使租金上涨,建议政府设消费劵,予合资格简朴房住户,以减轻该类人士负担,并振兴经济。另一位少数族裔幼稚园老师表示,少数族裔就业女性遇到不少挑战,认为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问到政府将如何改善其环境。
从事建筑业的市民吕先生提到,疫后经济下行,令发展商减少发展新项目,令业界青年就业不足,建议政府为私人发展商提供税务寛减或低息贷款,以及就社区建设设简单基金,作简单审批,令工程加快;市民马小组问及政府能否提供启德青年驿站部分土地,予从事艺术和教育人生进驻;市民赖先生指香港生育率偏低,建议提供免税额和外佣补贴,刺激生育率;市民李先生表示,香港汽车维修业界面对青黄不接问题;市民王先生则问到会否增加青年宿舍单位。
【10:10】李家超指出,非常感谢市民到来出席活动,他对今日场地马头涌官立小学特别亲切,因为他自小也是在红磡、土瓜湾一带长大,形容“心入面亦有激情”。他续表示,政府进行已与不同届别人士进行政咨询,今次来地区是希望听到市民意见,政府是服务的“供应方”,公共政策必须听市民意见,所以今日会“多听,少讲”,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发表意见,不用保留。
编辑:莫阳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