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有受訪學者分析指,中美外長均高度重視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借東盟外長會議之機開展外交活動,顯示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7月1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圖源:中國外交部
這是自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會見。有外媒分析稱,雙方有可能為兩國元首峰會鋪路。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官方正安排特朗普在今年稍後與數十名美企首席執行官一起訪華。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指出,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框架下的外長會議,進一步凸顯出東盟的中心地位。中美外長借會議之機開展外交活動,顯示東盟的中心地位獲得各方認可,體現了東盟在平衡大國關係、推動地區合作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10+3機制致力於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增強危機應對能力,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劉春生指出,其核心目標在於深化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往年相比,今年會議在複雜國際形勢下,更強調排除干擾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及全球化挑戰的衝擊,突出10+3合作需同舟共濟,增強合作動力,提升發展韌性。
“東盟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推動者和組織者,以東盟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構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形成了以發展中經濟體為中心的區域自貿安排。”
劉春生認為,東盟位於亞洲的戰略地理位置,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是亞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突出貢獻。東盟有效促進了區域貿易與投資增長,中國與東盟連續多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增幅顯著。東盟助力提升亞洲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地位,作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其作用尤為顯著。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外長會議釋放了若干重要信號。劉春生說,首先,東亞合作秉持開放包容原則,各國均有權利和機會參與地區事務,合作應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而非地緣博弈。任何試圖主導或破壞地區合作的行為均不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其次,在當前國際事務中,中美存在一定競爭關係,但在東亞地區,雙方均有維護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共同需求。此次會議表明,中美在地區事務中呈現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態勢,雙方願在特定領域保持溝通,以避免誤判。同時,地區國家希望中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共同為地區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王毅10日在外長會議上強調,10+3機制在推動東亞經濟一體化、強化危機應對及促進和平穩定方面的顯著成效。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及關稅壁壘挑戰。中方提出四點建議:深化區域合作,建設融合發展、強健韌性、創新活力與人文相通的東亞。
目前,中方已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結合《東盟共同體願景2045》探索合作,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重啟,高質量實施RCEP。中方並將舉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及綠色技術活動,促進科技與產業轉型,通過“亞洲校園”項目及青年論壇等增進人文交流等。(完)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