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劍擊是第15屆全運會香港賽區其中一個主辦項目。右圖:全運會公路單車賽將首次以港珠澳大橋作為賽道。資料圖片
8日,在廣州召開的第15屆全運會組委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新聞發布會上,組委會透露,據預計,十五運會期間,跨境參賽規模將接近一萬人(總參賽規模3.6萬人)。截至目前,粵港澳三地在聯合籌辦賽會中已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探索出「三地三同」的聯合辦賽模式,即同頻溝通、同心決策、同步執行。香港賽區方面,已進行的測試賽中,賽區場館和服務獲得全方位好評。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廣州報道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期間,預計內地前往港澳參賽人員逾6000人,港澳赴內地參賽人員超過3000人,是雙向跨境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全運會,這也對跨境辦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五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黃明忠表示,經過高密度溝通協商,粵港澳在六大重點領域達成共識,包括跨境賽事、口岸通關、人車證件、食品安全、綠色辦賽及賽事日程。在工作中,三地共同探索出一個「三地三同」的聯合辦賽模式。
「三地三同」體現在多方面,黃明忠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會徽設計為例,會徽由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的3朵花瓣交疊旋轉,形成一個同心禮花的圖案,寓意大灣區同心同源、深度融合;在吉祥物設計上,組委會選擇粵港澳三地共同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作為原型,設計出可愛的「喜洋洋」和「樂融融」,寓意不忘故鄉,深愛家園。在競賽日程方面,十五運會兼顧三地的需要,盡可能避開廣東的颱風天氣,也考慮到香港市民對劍擊、欖球項目的喜愛,還兼顧到與澳門即將舉辦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在時間上的錯開。
冀吸引更多大賽落戶香港
香港首次參與全運會承辦,有賴於三地形成的創新辦賽模式,特區政府將全力做好全運經濟、體育產業和盛事經濟。香港賽區統籌辦主任楊德強表示,特區政府會充分把握全運會機遇和潛力,與粵澳兩地共同構建更緊密的體育合作關係,包括三地政府部門以至體育界之間在政策、人才培訓、設施、訓練、管理等多方面交流;以全運會賽事活動激發香港市民對運動的熱情、參與和支持,進一步增強香港在大灣區體育發展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並吸引更多大型賽事落戶香港和大灣區。
「我們會辦好全運會的各項賽事和相關配套,用好這個機會,以盛事帶動消費及經濟發展,致力發揮文化、體育及旅遊的協同效應。」楊德強說。
编辑:高原
澳门电召的士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