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七月七日电】七月六日,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治沙区,一条全长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实现全线闭合,标志著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工作完成。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端,面积二十七万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七十四的土地为沙化土地,年均降水量不足两百毫米,蒸发量高达三千毫米以上。境内分布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总面积达九点四七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三点零四。
内蒙古林草局数据显示,经过四十多年治理,该盟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一亿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总长四百六十公里、宽三公里至二十公里的防沙阻沙林草锁边带,实现了「绿带锁黄龙」的目标。
据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海莲介绍,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阿拉善盟于二月二十八日启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攻坚战,利用四个多月的时间补齐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防沙阻沙带的最后「缺口」,用总长度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的防沙阻沙带把三大沙漠紧紧围住、牢牢锁住。
「我们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先稳住流沙,再种植梭梭等耐旱的本土沙生植物,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让生态屏障更牢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总工程师张有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内蒙古林草局称,林草部门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沙漠林草锁边带建设,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