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澳门城市大学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普济禅院(观音堂)僧侣慈善会、澳门文献信息学会合办「中美望厦条约文献史料挖掘与整理」研讨会,透过反思历史,弘扬爱国教育。
活动昨日上午九时半举行,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兼普济禅院住持释戒晟、中联办研究室主任管延斌、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文献信息学会会长邓骏捷,以及历史文化学者、宗教界、图书馆、档案界、社团、学生等约八十人出席。主办单位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而七月三日是中美望厦条约在普济禅院(观音堂)签署一百八十一周年,冀通过文献挖掘反思历史、弘扬爱国教育。
释戒晟致词表示,普济禅院作为条约签署地,一直致力于发挥历史现场的文化价值,向社会发出「勿忘国耻」的警示。研讨会为望厦文化研究及澳门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一个承前启后的新模式、新平台。吴志良回顾望厦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指出望厦条约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枷锁及深远影响,并认为挖掘史料,既为了还原真相,更是为了在历史的镜鉴中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邓骏捷期望与各地文献学界建立更好的联系,不断挖掘各地所藏的澳门史料,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史料整理的行列,达至以史为鉴之目的。
主讲者之一、澳门文献讯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的发言题目是「从美国挖掘顾盛签署《望厦条约》档案探讨澳门历史角色」。她分享近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找了顾盛澳门之行的档案史料,有顾盛的信件、财务纪录、备忘手稿、收据、活动资料等。她尝试解读部份内容,从而分析顾盛此行在澳门的活动,对中国的计划,当中不乏对澳门场景的纪录,从而探讨澳门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角色,以及对当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