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媒消息,6月22日,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在美國得州奧斯汀低調上線,4.2美元的固定體驗價與“無司機、有安全員”的實測畫面,標誌著馬斯克醞釀十年的構想終於落地。
這是2024年4月2日在美國加州聖布魯諾一處停車場拍攝的特斯拉汽車。新華社資料圖
然而,當特斯拉以10輛Model Y開啟“內測邀請制”服務時,中國Robotaxi企業早已在全球市場跑出加速度:百度蘿蔔快跑覆蓋15座城市、截止五月纍計訂單超1100萬次,小馬智行運營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廣汽等車企更實現前裝量產L4級車型。這場無人駕駛的“中美之爭”,正從技術競賽轉向商業化實力的直接較量。
特斯拉首批僅投放10輛煥新版Model Y,服務覆蓋奧斯汀南部電子圍欄區域,運行時間限定早6時至午夜12時。用戶需通過專用APP呼叫,且僅受邀用戶可體驗。每輛車副駕駛均配備安全監控員,必要時可通過中控屏接管車輛,行駛範圍避開複雜市中心路況,僅在“路況簡單”區域運營。
據美國科技媒體報道,實測顯示,Robotaxi行駛“平穩舒適”,APP界面“直觀易用”,有乘客評價“最好的技術像魔術一樣自然”。但短板亦明顯:車門需手動開啟,遇分岔路口時導航偶現“方向盤左右搖擺”的“猶豫”,且完全依賴手機APP操作,對非智能設備用戶不友好。
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新華社資料圖
特斯拉堅持“AI純視覺方案”,僅用攝像頭與神經網絡,摒棄激光雷達等昂貴設備。經濟學者盤和林指出,該方案“長遠看是探索方向,但短期安全性接近L3級,仍需駕駛員(安全員)兜底”,本質上屬於“高級輔助駕駛出租車”。
據報道,馬斯克日前表示,安全員是“過渡措施”,目標是實現“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以上”的完全無人駕駛。後續特斯拉計劃引入Cybercab等車型,逐步擴大運營範圍。
據報道,中國Robotaxi企業自2023年起密集獲得商業化資質,已從測試階段邁入收費運營。百度蘿蔔快跑截至2025年5月纍計訂單超1100萬次,覆蓋北京、上海、迪拜等15座城市,2025年一季度全球服務量同比增長75%至140萬次。
圖為蘿蔔快跑無人駕駛車輛行駛在深圳市坪山區的道路上。新華社資料圖
小馬智行在北上廣深等城市運營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相當於20個舊金山城區大小。
中國L2級輔助駕駛的普及推動智能駕駛產業鏈規模化,激光雷達、計算芯片等核心部件成本大幅下降。
據數據統計,目前,中國企業製造一台Robotaxi的成本僅為美國公司的50%左右。
從商業化版圖看,蘿蔔快跑正加速出海:計劃2025年底落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探索瑞士、土耳其市場,并計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全球化布局速度遠超特斯拉。
中國Robotaxi賽道形成“車企、科技公司、出行平台”三類玩家協同格局。以廣汽集團為例,作為廣州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試點車企,獲L3/L4級上路資格;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廣汽聯合滴滴發佈全球首款前裝量產L4級車型,算力達2000TOPS,超越多數出行科技企業產品。
4月23日,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強強聯合,推出全球首款具備全球適應能力的前裝量產L4高度自動駕駛車。廣汽供圖
截至今年2月底,廣汽旗下如祺出行在粵港澳大灣區運營超300輛Robotaxi,安全里程超200萬公里,覆蓋廣州南沙、深圳寶安等多場景。 此外,東風、吉利、上汽等車企旗下出行平台也在武漢、蘇州等城市獲得示範運營許可,形成技術與場景的雙重積累。
當技術突破進入平台期,競爭核心轉向量產規模與運營效率。中國企業憑藉成本控制、政策響應速度與本土化運營經驗,已在商業化落地速度上佔據先機。據報道,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指出,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已可與美國并駕齊驅”,呼籲政策進一步開放以釋放企業潛力。
6月16日,參觀者在體驗北京馭勢科技的一款無人駕駛巴士。新華社圖片
特斯拉Robotaxi的“接客”標誌著全球無人駕駛競賽進入新階段,但其10輛車的試點規模與安全員配置,仍屬探索初期。
反觀中國陣營,蘿蔔快跑的千萬訂單、小馬智行的超大運營面積、廣汽等車企的量產能力,已構成“規模化+低成本+全球化”的組合優勢。
這場圍繞“可規模化L4”的珠峰攀登,馬斯克的“畫餅”剛剛落地,而中國的“老司機”們早已踩下油門,在商業化的賽道上加速狂奔。(完)
编辑:高原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