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五月七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七日公布,今年首季食肆总收益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80亿港元,按年下跌0.6%。按食肆类别分析,出现酒吧、快餐等类别收益上涨,只有中式餐馆收益下跌的情况,原因为何?
数据显示,中式餐馆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下跌4.9%及6.5%。非中式餐馆的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上升2.4%及2.1%;快餐店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上升1.9%及0.3%。
酒吧总收益升幅最大,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上升6.5%及4%。至于杂类饮食场所,其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下跌1.8%及3.8%。
为何只有中式餐馆的收益下跌严重?
记者观察到,五一期间,不少外籍游客对香港的夜生活赞不绝口,曾被指疫后「落寞」的兰桂坊又热闹了起来。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指,今年生意比去年更好,同比增长约15%至20%,认为归因于大量游客的涌入。
另外,除了本地两𩠌饭在各区持续扩张,这两年香港也吸引不少日本、韩国的海外快餐店落户。以浙菜、沪菜、川菜等的中式餐馆人流不算畅旺;不过,在深圳的各式中餐馆往往会吸引港人大排长龙。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对中通社记者分析,整体而言餐饮业业绩跌幅属预期之内,除了大环境的经济状况不太理想,市民旅客消费力弱以外,可以看到很多快餐店、两𩠌饭等小店在不同地区增加,反映市民不是很想在吃上花太多钱。
他提到,虽然有农历新年吸引不少游客,自由行旅客可能以茶餐厅、体验小食为主,旅游团则到快餐店吃团餐,整体消费力不算太高。另外,每到周末假期,大家都北上消费或出境游,对餐饮业冲击会较大。「未来要看长假期,我们是不是有能力把市民留在香港消费,多举办些活动吸引留港消费。」
展望未来,政府发言人表示,消费模式转变继续影响饮食业的表现。尽管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或会影响消费信心,但是本地就业收入增加、政府积极推动盛事项目及旅游业,以及内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将有助带动本地市场的消费气氛,对食肆业务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