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兩內地生分遇騙 損失共三十多萬元
香港文匯網 02-08 25669

內地來港大學生不幸遭遇騙案,除了蒙受金錢上的損失外,部分同學更承受精神、心理以至感情上的傷害,有人不堪壓力,選擇輕生,亦有同學積極求助,尋求精神科專家幫忙走出困境。本身是精神科醫生的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林美玲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透露,去年曾處理兩宗內地生受騙求醫的個案,其中一名來自單親家庭的女大學生,騙徒謊稱她於內地做生意的父親遇上麻煩,急需匯款解決,另一名女大學生受網絡情緣所騙,「人財兩空」後堅信自己是失戀而非受騙。兩人白白損失共三十多萬元,又受焦慮、驚恐及失眠折磨,其痛苦不足為外人道。 

●林美玲建議大學應鼓勵內地生多「走出來」參與社群活動,建立起朋友圈子和人際網絡。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警方此前披露,一名19歲遼寧男生於2023年9月來港修讀碩士課程,來港不久就收到假扮內地公安者來電,聲稱男生涉及跨國洗黑錢案件。不虞有詐下,他向親友借200多萬元繳款,最終因為承受不住騙徒的威逼誤導,擔心前途盡毀而跳樓輕生。據該男生的父親透露,死者品學兼優,在同學眼中是陽光開朗的男孩。這宗悲劇讓人扼腕嘆息之餘,亦令人關注到遭受過騙案的學生之精神健康,其實也極需社會關注。

雙重壓力晚晚失眠 開導後復穩定

林美玲近日向記者分享了兩宗在去年處理過的內地生求醫個案:一名於2023/2024學年入讀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女生,在2023年8月甫來港不久就收到自稱公安的詐騙電話,稱其父親在內地的生意「碰上麻煩」,要求她馬上轉錢「贖回」,更以她父親正被壞人監聽為由,要求她不可與父親或其他人聯繫或提及事件,以及須與該名「公安」保持聯絡,聽從其指示。

其後,女生在兩星期內分3次共匯款20多萬元人民幣予騙徒,及後因為所有積蓄都盡數匯走而需向親戚求助,結果聯繫上父親,才揭發身陷騙案。其父立刻來港與女兒報警求助,並在去年初向林美玲尋求精神輔導。

林美玲表示,這名女生出現焦慮和驚恐情況。由於來自單親家庭又是獨女,「她很擔心爸爸是不是出事了」,加上難得考進了港大,若父親財困就無法為其繼續繳交學費,雙重壓力及孤立無助下使她兩星期夜不能寐,也無法專心上課。經過林美玲兩三次的開導和傾談下,不消一個月「她情緒終回復穩定,可以正常上學,各樣嘢都OK!」

經一個月抽絲剝繭 方醒悟受騙

另一個案為網戀騙案。林美玲透露,該名女受害人最初是以失戀為由向她求助。她於2023年聖誕期間在網上結識一個自稱是歐洲某大學的研究生,從沒有戀愛經驗的她在對方噓寒問暖下,迅速「墜入愛河」。

其間,騙徒利用她想找實習的機會下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她安排所謂的「網上視像」面試,更伺機游說她投資,在約半年時間共損失10多萬元人民幣。

在兩人「相戀」期間,騙徒多次提到會到香港與她見面,女生更親自到機場接機,對方其後卻以飛機延誤、證件不齊等諸多藉口而失約,更在去年6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未如此深愛一人的她,無法接受「愛人」不辭而別,於是向林美玲尋求支援。

林美玲表示,這名女生起初堅稱自己是失戀而非受騙,那陣子每天都失眠,不斷問「為什麼一生摯愛竟突然離我而去?」曾經一起規劃的美好將來瞬間幻滅,還要擔心他是否遭遇不測,心情十分低落。後來,林美玲用了約一個月為女生抽絲剝繭,分析對方的破綻和所說的謊話,包括為什麼多次臨近見面最後都見不成、視像會議中的人物是AI生成等,才讓事主慢慢接受這場「戀愛」由始至終都是設計好的騙局,並學習如何面對內心的失望及打擊。

親人朋友圈多關顧 防騙徒乘虛而入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就上述兩名內地生受騙的個案,林美玲分析其中的幾個共通點:首先是當事人來到新的環境和制度之中,使其容易失去平日正常的批判性思考,又不敢提出挑戰,「『公安』叫匯錢咪匯囉」,加上他們遠離親人、人生路不熟,來到香港又未建立起熟悉、信任的人際網絡,從而使「個心有個窿(洞)」,產生心靈的空虛感,令騙徒得以利用至親摯愛作為攻擊的弱點,透過孤立和不斷給予假希望讓事主深信不疑,甚至成為事主的精神支柱,從而達到騙財目的。

因此,要預防同類騙案的再次發生,林美玲認為,學生、家長以至大學校方都有需要注意的事情。首先,父母要與子女保持緊密聯繫,「不要以為提供金錢就不用理會孩子。」她提醒,內地多為寄宿中學模式,父母普遍習慣較少與子女聯絡,交由學校和孩子自行處理,但香港對內地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建議父母多了解子女來港後的學習和生活,「例如結識了什麼朋友、發掘到什麼好吃好玩的事物等,避免他們產生疏離的感覺。」

學生應善用大學支援網絡

來港升學的內地生一方面要培養獨立生活的習慣,也不應忽略與家人的溝通,「任何事都有商有量」,同時多善用大學提供的支援網絡,「有什麽事,問多個人都好啲。」她建議大學應鼓勵內地生多「走出來」參與社群活動,建立起朋友圈子和人際網絡,同時校方在迎新活動等配套中加強支援,「各方從財政和情緒上都為學生做好保障,騙徒自然就無法得逞。」 

恒生大學建反詐騙資料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隨着本港詐騙案件不斷上升,香港恒生大學去年啟動本港大專界首個「反詐騙教研計劃」,由跨學院團隊負責,旨在提高年輕一代的防詐騙意識,透過學術研究剖析詐騙案件對社會的影響,並提出具建設性的公共政策建議。該校的反詐騙教研計劃團隊招募參加者提供騙案資料,以建構詐騙數據庫,為全港甚至整個大灣區提供專業、客觀、權威的詐騙信息,以供學者、智庫,公共機構進行學術調研。

●防騙宣傳車到校園宣傳。 計劃網站圖片

該受害者招募計劃,旨在通過大家發揮「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的精神,助研究人員了解事件經過及騙徒手法,以建構詐騙數據庫,提高巿民防騙意識。為了保障受訪者的個人資料徹底保密,研究團隊會與受訪者簽署保密協議,受訪者亦需要簽署同意書,以證明自願提供騙案資料。香港恒生大學反詐騙教研計劃電話3963 5430,電郵是antiscam@hsu.edu.hk。

●恒大「反詐騙教研計劃」網站。 網站截圖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介紹,該計劃的團隊將與多家學術機構及專業團體合作,包括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廣州暨南大學、註冊舞弊審查師協會以及銀行金融組織等。他呼籲社會各界積極支持該計劃,並參與未來舉辦的各類活動。

●恒大「反詐騙教研計劃」在開學初期舉行以普通話主講的防騙分享講座。 計劃網站圖片

為了提高校內學生的反詐意識,該校不時安排防騙分享講座,內容包括加密貨幣基礎暨投資防騙、「反洗錢」等,而針對內地生群體,部分講座以普通話進行,以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對金融犯罪的認識,全面提升其法律與金融風險意識。

此外,反詐騙教研計劃正在推行一項防騙測試,題目由警方設計,並特別針對港漂學生設計網上學習套件。完成測試的同學可獲得20元的餐飲券,更可前往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換領紙質證書,以示對防騙知識的掌握。該測試計劃將持續至今年3月底。

編輯: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