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寒潮流感夾擊 公立醫院內科病床全爆滿
香港文匯網 02-08 53980

●春節假期後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數明顯上升,每日求診約五千五百人次、內科入院每日維持大約一千一百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香港昨晚明顯轉冷,天文台昨日下午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各區開放共18間臨時避寒中心,預料今晨市區氣溫低至11度,明天將進一步降溫。寒流加上流感高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數明顯上升,每日求診約5,500人次、內科入院每日維持大約1,100人,內科病床使用率持續超過100%。醫管局昨日表示,去年12月推行的特別措施繼續維持,直至另行通知。該局會監察服務需求,靈活調配病床、人手及資源,確保緊急服務不受影響。 

香港天文台昨日表示,與強烈冬季季候風相關的冷空氣逐漸影響廣東沿岸。昨日下午,香港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前天低2至4度,預料今日新界多處地區早上嚴寒,高地氣溫或接近冰點,漸轉天晴及非常乾燥;星期日市區最低氣溫在10度左右,新界及高地嚴寒。星期一早上仍然寒冷。天文台呼籲市民特別是在戶外活動的人士留意天氣變化,注意保暖,並關顧長者及慢性病患者。

香港醫管局昨日宣布,因應天氣寒冷,以及在聖誕節和農曆新年等多個長假期期間,公立醫院的服務需求增加,醫管局維持服務需求高峰期特別措施,以應對急症室及住院服務需求上升,包括加強人手和病床,以及推行急症室退款安排等,方便病情穩定的病人彈性選擇其他就診安排。

●天文台昨日下午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香港晚上明顯轉冷。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支援安老院舍 增加門診名額

醫管局聯網運作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後市民陸續回港,公立醫院的求診人數明顯上升,內科病床使用率持續超過100%,兒科住院率都有輕微上升。目前流感個案仍處於高水平,加上學生復課,預計服務需求短期內不會下降,因此無限期延長該特別措施。

「特別措施在不同層面均有效應對需求,包括支援安老院舍、增加普通科門診名額,以及優化急症室人手調配,以減少內科入院壓力。此外,醫院亦會積極加快出院流程,騰空病床接收新入院病人。」他說,政府普通科門診在長假期間已增至18間應對需求,在目前的高峰期內,每日能提供約9,000個診症名額,未來會根據實際情況檢討是否進一步微調或增加服務點。

李立業說:「特別措施下,病人在急症室求診的等候時間,在過去長假期都可以維持於相對滿意的水平。」

監察流感新冠陽性指數應對

根據過去的數據,醫管局已把這類服務需求較高的時間,定為中壓力及高壓力日子,以便集中人手處理。他說:「要繼續留意各樣情況,不論天氣或外圍因素,例如其他周邊地方情況。科學上會留意流感或新冠實驗室的陽性指數,各樣都會繼續監察。若屆時有任何趨勢上升或下降,我們都會適時檢討是否要延續特別措施。」

醫管局會持續監察流感及其他傳染病的發展,根據疫情變化適時檢討及調整醫療資源配置,確保公立醫院能應對市民的醫療需求。由於天氣寒冷,容易誘發慢性疾病,李立業呼籲長者注意保暖。

公立醫院需求高峰期措施

●加強急症室和住院服務人手和病床

●急症室提供特別退款安排

‧病人在急症室候診期間如欲選擇轉到其他醫療機構求診,可於登記處申請退回已交的收費,無須填寫表格

●增加流感和其他病毒化驗服務

●透過醫院指揮中心協調出院流程

‧支援入院、出院及轉院等各項安排,務求讓病人更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和盡快騰出病床接收新入院病人

●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將加強對安老院舍的支援

‧增加探訪安老院舍,以減低院舍病人前往急症室求診的壓力及減少病人非必要住院

●生效日期由2024年12月21日啟動直至另行通知

流感死亡 四天15人

香港特區政府衞生防護中心在最新《流感速遞》公布,監測數據顯示,香港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為9.67%,略低於前一周的10.54%,但整體流感活躍程度維持在高水平。香港醫院管理局聯網運作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過去兩周共錄得158宗因甲型流感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個案,同時有9宗為兒童嚴重併發症個案,其中僅2名兒童患者曾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他呼籲市民積極接種疫苗,以減低感染風險。

衞生防護中心在最新一期《流感速遞》顯示,1月26日至2月1日的一周,錄得55宗流感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嚴重個案,當中32人死亡。本周首4天,亦錄得32宗嚴重成人個案,當中15人死亡。由流感季節起計截至周三(5日),累計有240宗嚴重流感個案,累計137宗死亡個案,其中65歲以上佔123宗;50至64歲佔10宗;18至49歲有4宗。

5童嚴重併發症 4人無針

由1月26日至前日,共錄得5宗兒童流感相關嚴重併發症個案,他們主要感染甲型H1及H3病毒,併發嚴重肺炎、敗血症、腦炎及休克。他們年齡由10個月至12歲,其中4人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上周共錄得5宗在學校或院舍發生的流感爆發個案,涉及19人,較前一周的28宗減少,但本周首4日則回升至8宗,有34人受影響。

李立業表示,隨着大部分學童春節後復課,校園內的感染風險令人關注:「兒童流感個案有可能因復課而上升,醫管局已準備好應變計劃,確保兒科病房有足夠資源應對潛在的需求增長。」在1月26日至2月初,急症室求診流感徵狀比率,較前一星期略有上升,而入院率為0.56,高於0.27基線水平。

他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公立醫院及診所,均有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並已準備足夠抗流感疾病藥物,如特敏福等,以應對流感高峰期。」

醫管局昨日在新聞稿中提醒,市民假期外遊時應加倍小心,時刻注意身體狀況,在人多擠迫的地方亦應戴上口罩加強保護,同時應注意保暖,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口罩及盡快求醫。

社會福利署昨日特別提醒長者注意保重身體,並呼籲其親友和鄰居多關心及慰問體弱長者的身體狀況,尤其是獨居長者。有需要時可致電社署熱線求助,電話2343 2255。

議員:醫療資源需平衡合理

(記者 劉明)香港醫院管理局七個醫院聯網分配的資源長期被指不均,其中九龍東醫院聯網服務約118萬人,遠較港島東和港島西為多,但九東僅有3間醫院、12間專科及普通科門診,病床3,010張,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冠絕全港;服務人口(約50萬)少一半的港島西卻有7間醫院,3,079張病床,輪候時間也較短。立法會九龍東議員顏汶羽表示,雖然政府正在區內增建門診及擴建醫院,但3年後才有望紓緩服務壓力。硬件配套以外 ,聯網間的醫護人手等資源亦急需平衡,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和用好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紓緩壓力。

人口老化 需求有增無減

顏汶羽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醫療資源包括硬件、軟件、人手等,均應該是一個平衡和合理的分配。在人口老齡化下,醫療需求有增無減,涉及不少公帑,他提出要增加更多公私營協作,令公帑用得其所且有效益,節省資源。

他以白內障手術的公私營協作計劃為例,醫管局向私家醫生支付8,000元資助額,病人支付不高於8,000元的自付額,便可獲術前評估、手術及兩次術後檢查的服務,「私家醫生一條龍包辦,公院可節省手術室、病房、醫生、加護等資源,埋單計數慳回的公帑肯定多於資助額。」

至於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顏汶羽認為亦可交由地區康健中心負責,穩定的患者由中心的護士長期監察,無須由醫生應診,可節省不少資源。

兒童醫院耳鼻喉科缺醫生暫關閉

香港醫護的人手不足,導致香港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需要臨時關閉。香港醫院管理局昨日證實,因離職及個人健康等原因導致醫生人手不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服務由去年11月開始要「暫時調整」,逾500名在該院覆診的專科門診病人需改到其他公立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承認情況不理想,並就此向病童及家長造成不便與憂慮致歉,並表示人手流失情況已見穩定,未來會繼續透過招聘改善人手情況,期望最遲今年下半年逐步恢復服務。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事件反映有必要整合亞專科服務及做好相關培訓。

2018年啟用的兒童醫院集中處理嚴重、複雜、不常見並需跨專科治理的兒科病症。醫管局發言人昨日表示,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原本提供服務的醫生包括一名副顧問醫生、一名駐院醫生及一名半職的顧問醫生,惟因離職及個人健康等原因導致人手不足。

在醫管局總辦事處協調下,兒童醫院早前已停收耳鼻喉科專科門診新症,並陸續轉介已預約診期的病人至其他公立醫院跟進及治療。如兒童醫院的住院病人需要進行緊急手術或醫療程序,會由九龍中醫院聯網耳鼻喉科統籌。醫管局總辦事處正積極協調此段期間的過渡措施,安排調派具有經驗的相關專科醫生至九龍中醫院聯網,以加強整體人手。

高拔陞昨日在會見傳媒時承認,因短期人手流失導致該院耳鼻喉科服務受影響並不理想,但會確保做好協調工作,令病人的治療不會受影響。醫管局正全力跟進施政報告提出的方向,盡快整合兒科服務,例如心胸肺科及腦外科。

盧寵茂:需要整合亞專科

盧寵茂表示,今次事件反映兒童亞專科人手非常有限,個別人手流失已可能影響服務,有需要將亞專科整合並做好培訓工作,更集中地運用寶貴的醫療資源。他續說,施政報告提出要讓兒童醫院更好地發揮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的功能,因此除了耳鼻喉科外,亦要發展兒童心臟科及神經外科等。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以往部分公立醫院都偶然會發生類似情況,例如原本有3名醫生提供的影像診斷服務,後來因為只餘1名醫生維持服務,但今次情況比較罕見。

他說,耳鼻喉科本身已缺乏足夠醫生,專門醫治兒童的就更少,而需要轉往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本身病情較複雜或需要跨專科處理,對病人或會有較大影響,他相信短期內難以解決,或要到7月新一批醫科生畢業或完成專科培訓,人手才會較為鬆動。

彭鴻昌建議醫管局可先聘請私家醫生做兼職,再將騰出的全職醫生調往兒童醫院,優先聘用有兒童耳鼻喉科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務求在短時間內盡快補充人手。他亦同意加強亞專科的培訓與人事管理,同時應提前規劃人手,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情况。

編輯: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