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港車北上」計劃推行一年半以來,「揸車直踩到廣東」的場景已成為愈來愈多香港市民的生活日常,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效應不斷放大。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昨日宣布,粵港兩地政府同意即日起「港車北上」每天申請名額加碼至500宗。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港車北上」計劃相當受歡迎,每日平均有7萬人、1.2萬車次通過該計劃往返廣東。她並透露,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密切探討推行「粵車南下」計劃的安排。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兩地政府需要增加口岸清關櫃位,善用大橋容量,以免造成車輛堵塞的問題。
運輸署昨日宣布,即日起接受「港車北上」申請的數目,由每個工作天400宗,增至每日500宗,冀可應對新申請、續期申請的需求。至於申請資格、程序、抽籤等安排均維持不變。自2024年5月起,推行優化續期申請的安排亦會繼續,讓合資格「港車北上」續期者,可在無需參與電腦抽籤的情況下提交續期申請。
日均1.2萬車次使用大橋
對於增加「港車北上」的申請數量,陳美寶在專訪中解釋,新安排可增加更多符合資格的市民中籤機會。她指出,自2023年7月1日起「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市民使用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的熱情持續升溫。
以去年7月至9月的大橋使用數字為例,平均每日有1.2萬輛車次、日均7萬人次的旅客量。她表示,會繼續留意「港車北上」的運作情況,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密切聯繫,適時檢視和優化計劃的安排。
●運輸署昨日宣布,粵港兩地政府同意即日起「港車北上」每天申請名額加碼至500宗。圖為港珠澳大橋。資料圖片
至於備受關注的「粵車南下」,陳美寶指該計劃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並且與「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政策相輔相成,相關的措施已提上議程,會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密切溝通,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期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議員倡增清關櫃位免塞車
目前,車主就算成功申請,啟程北上前亦要預約使用港珠澳大橋的名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十分歡迎新安排,相信增加名額後足以應付平日「港車北上」的需求。不過他亦關注,如增加太多名額,港珠澳大橋內地口岸在假日時或會更加擠塞。他指問題關鍵主要由於通關時,車上的乘客需要下車,使用櫃位處理出入境手續,但口岸櫃位不足,可能導致車等人,造成排隊輪候的車流。
他續指,已向運輸及物流局表達訴求,希望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增加口岸櫃位。他又認為,隨着「粵車南下」日後推出,屆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的交通會更為繁忙,希望運輸及物流局提出方案應對。
議員倡研不下車自助過關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指出,特別日子港珠澳大橋的清關樽頸嚴重,「其實現時一小時處理的通過能力,與我們需求仍有一段距離。一是增加更多櫃位讓車輛過,一是令到車通過的速度加快,同樣數量的櫃位,一架車輛原本用50秒,你可以令到每架車輛大約15秒就完成,這個速度可提升3倍。」他建議長遠應研究利用科技,讓車上的乘客不用下車,都能完成自助過關。
陳美寶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運輸及物流局在運輸基建規劃層面將以技術與規劃程序兩方面進行「雙創新」。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雙創新」推基建 東九改走線更便民
(記者 唐文)改革求變、改善民生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履新近一個月的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改革求變不是口號,政府會以創新思維改善現有的工作,其中運輸基建規劃方面,該局在技術與規劃程序兩方面均會進行「雙創新」,以擬議中涉及觀塘上坡地區逾30萬居住人口的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為例,局方有意更改走線,將原定途經藍田北的部分隧道改為上山路段,額外惠及藍田的興田邨、藍田邨及德田邨三條公屋邨數萬居民,技術上則會考慮引進內地多元化的運輸科技,並會壓縮個別程序。
陳美寶在專訪中多次強調創新及改革,在長遠運輸基建規劃方面,目前香港共有6條重鐵及4條中型運量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正處於興建籌備階段,工作量相當龐大。為求在有限資源下完成建設目標,她提出「雙創新」模式,一方面在技術上考慮引入內地最新的集體運輸科技;在規劃程序方面,則可壓縮個別程序甚至同步進行多個步驟,以節省時間。
研更多採用「設計及建造」招標模式
她說:「香港傳統以來有很多法定程序,例如由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再到興建和運營,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但是否需要一步做完才做另一步,其實並不是。」
她舉例指,政府未來或更多採用「設計及建造」招標模式,即項目的設計和建造使用同一合約招標,承建商在較早階段直接參與工程設計,令銜接更為順暢。
其中擬議的3個綠色集體運輸項目,陳美寶指,啟德線去年已完成意向書收集,今年將率先展開招標。至於位於順利、藍田一帶的東九龍線,因為路線相對複雜,需要更多時間設計,預計於2026年招標。而洪水橋/厦村項目,政府亦於上月開始徵集意向書,今年3月底截止,同樣預計2026年展開招標。另有連接黃竹坑至香港大學的南港島線西段,仍有待詳細規劃及設計。
擬建藍田北站連接三屋邨居民
就東九龍線,陳美寶透露,綜合考慮後,政府決定更改走線,將部分藍田穿山隧道改為上山路段。她解釋,項目共收到35份意向書,有建築商反映藍田穿山隧道一段成本較貴,亦有當區居民反饋,住在上山的居民無法使用隧道,故決定將原走線向偏藍田北方向的走線略為移動,覆蓋興田、藍田及德田三個屋邨的數萬居民,「我們在附近都可以找到地點作為車站,暫命名為藍田北站,可連接三個屋邨的居民,經過該站後,再落去部分隧道,連接油塘站。」陳美寶指,政府對規劃方案秉承開放態度,樂意傾聽市民意見,亦注重提升效率、效益,稍後會與當區團體及居民作進一步解說。
陳美寶1989年7月加入政務職系後,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出任運輸署署長、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等。上月5日,她獲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回顧上任近一個月工作,陳美寶表示,雖已在相關部門工作多年,但任局長後站位更高,應更宏觀地布局工作,力求創新與改革。
她說:「無論是在航空、航運或是交通基建,我們都應該有創新思維,改善現有的工作。而改革求變,亦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需要深化、實施,我們局過去是有一些老大難問題,包括宏觀政策方面,也有公共交通、點對點運輸等民生事務,所有範疇都應該有改革求變的精神。我們要令到市民受惠、業界支持,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底線思維,在改革中保持社會的穩定。」
她強調,改革不可觸及社會穩定,但推進改革時,也不能避免會對業界、持份者帶來轉變甚至影響,「如何做到盡量順暢、和諧地推進,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编辑:汪东诚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