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王顺明: 从「赤脚医生」到赤诚医生
文汇网 10-18 54912

文/郭 炜

现年72岁,家住隆阳区永盛街道王海社区藕思卡村的「赤脚医生」王顺明,用57年的行医生涯,见证了共和国乡村医疗事业发展的历程。

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窘境,一大批亦农亦医的「赤脚医生」经过短期培训便投身于广袤的农村大地。1966年,从小跟随爷爷采药治病,年仅15岁的王顺明被村里推选到市、区组织的提高班参加学习。此后,他背着药箱的身影便穿行在乡野山川之间,一走就是57年。少年飞奔逐梦路。

「仁心」守护一方人

「由于忙着苦生活、干事业,不少人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病。我这个『赤脚医生』,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帮助到大家。」王顺明潜心研究医术,研制出多个卓有疗效的汤剂、贴敷药膏配方。

丙麻乡马水村70岁老人王成贵,在40年前因劳致病,久治不愈。「我看过不少医生,都说难医,说我活不了多久。后经熟人介绍,找到王顺明医生。经过治疗调养,病慢慢好了,回家也能干活了。」王成贵说。中医治疗讲求日常调养,为了方便照顾病患,王顺明让需要调养看护的病患带着米粮住在自己家。王成贵当时住在王医生家,除了抓一服药付8毛钱,吃喝自带以外,没再出什么钱。

说起王顺明,丙麻乡马水村的段芹芳满是感激。突然面瘫的她在医院住院20多天后出院回家休养。听说王顺明医术好,便找到他。「吃了10多天药,一服药60元吃3天,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段芹芳说,王顺明还传授一些「土方子」给她,让她家人自己砍些柳皮发红的柳条,切成七八公分的小段,烘烤后用来擀脸。「中医有很多不花钱的医治办法,很适合群众日常养生保健。」王顺明说。

2024年7月16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马水村,王顺明上门为面瘫患者段芹芳家看诊,为其检查病情。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王顺明定期走访一些村子,送医上门。经年累月,除了在王海社区,王顺明还在丙麻、西邑、隆阳城区乃至施甸县,都有固定巡诊的时间和点位。因他研制的贴敷药膏有疗效,2015年王顺明应云南省衞生厅邀约,与其他两人代表云南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春播行动」第三届高峰论坛。会上他分享了自己研究的贴敷方子,台下全国各地参会的同僚给予了他很高的认可。

「赤脚」踏上新征程 「仁术」传承薪火旺

2017年,王顺明和孙子王姜全因治疗风湿的突出贡献,地方政府为其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站在他自主设计的宝塔药柜前,王顺明认真翻看着一摞摞诊断的病历记录和对应药方配比单。他说:「政府给我申请了非遗传承,希望这些记录本能够有助于年轻一代参考学习,帮助中医得到更好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医疗在提质,「赤脚医生」需要练就新本领。「这两年,百姓的观念改变了,更注重养生,时常追着问吃什么健康,该怎么锻炼?」作为年轻一辈的传承人,1992年出生的王姜全很有感触,「大家问得又细又多,我感到本领恐慌。祖传的经验还不够,我还需要更全面地学习和提升,取得资质。」

2024年7月16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盛街道藕思卡村王顺明家中,王顺明带记者参观重要仓库。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政策,同时出台了考试考核办法。「这是给有家学传承人的最好消息,今年我也开始申请了,希望不久后能够取得资质,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医生。」王姜全眼中充满了期冀,这是他的新征程,也是中医医学复兴和中医医术全面升级的新征程。

以「仁心」护「初心」 书写时代新答卷

王顺明秉承医道仁心,获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的老家藕思卡村地处山区,又有东河阻隔,村里百姓出行不便。有一个挑柴的老人过河,不慎摔破了头,在王顺明的紧急救护下,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我小时候,记得村里时常有人过河摔倒、摔伤,路也是毛路,很难走。王医生便组织发动全村,家家筹工修路,用的排水管子之类的辅料都是他出钱。」现任王海村副主任王绍燕也是藕思卡人,对村里修路修桥的事记忆犹新。

拍摄于1998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盛街道藕思卡村藕思卡大桥完工,修建施工小组成员留念,从左至右为王寿宽、王顺明、王元兴、王顺清。

「村里没钱修桥,他把家里养的大骡子卖了2000多元钱,跑去扶贫办、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一家家问政策,立项筹款,最后筹集到20多万元,给村里修好了桥。」王顺明的老伴说。1998年,东河之上,藕思卡村民有了过河的桥。村里后山光秃秃的,他买来种苗,分发给各家各户,和老伴带头上山种树。如今藕思卡一带的山上,长青的白毛松散发的松香,随风弥漫。

跟随爷爷多年,王姜全对十里八村也非常熟悉,陪王顺明出诊的时候,他在一旁帮着查看患者病情,确认药方。56岁的西邑乡农民魏广青,腰椎间盘突出30多年,病重的时候不能下床,王姜全就上门接送他。王顺明不方便出诊的时候,王姜全承包了这类患者诊疗的接送工作。「现在农村家庭很多都是留守老人、儿童,出行是问题。家里有车,上门接送能让他们看病方便些。」王姜全说。青山绿水间,沿着老一辈修好的路,新一代的传承者行将致远。

看着政府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王顺明回忆起幼时跟着爷爷采药的日子,回忆起响应号召求学的年代,回忆起自己日以继夜钻研药方的时光,回忆起无数个医患情的故事……这些历程让他内心感概,「是新中国给了我学习、成长、历练的机会,给了我施展医术的广阔舞台。」

汝饮而食,当思尔职。王顺明坚守医德医道,用赤诚之心致敬初心使命,肩负起一个个病患、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村庄的医疗健康,用坚定与努力成就自己,更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赤脚医生」王顺明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缩影。穿梭在苍茫大地间,「赤脚医生」们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出新时代医者仁心的动人答卷。

责任编辑: 文劼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