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 《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自2023年5月推出,并作出优化,而劳工处就「香港暑热指数」制订了黄、红、黑三级工作暑热警告系统,以建议雇主调整雇员的工作安排及提供休息时间。工联职安健协会于8月访问共739名工友,调查结果显示,约五成受访者认为修订后暑指引及新设「工作暑热警告」成效低,未有受惠。

协会促请劳工处尽快检讨《指引》,同时应立法保障工友安全及加强宣传。
调查结果显示,有五成多受访者曾在酷热天气下工作,并曾出现中暑不适症状,更有近六成受访者的公司没根据指引,为员工安排休息时间或在有遮阴的地方小休。有关数字与往年相比并未有大改变。
调查亦显示,逾五成受访者指公司没有在防暑措施上有所改善。另外,超过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公司并未有就「工作暑热警告」作出「风险评估」或不清楚公司是否有进行评估。
协会指,调查发现有五成多受访者需要每日超过6小时在酷热天气下工作,其中近三成更超过9小时,现有《指引》若不强制雇主执行,恐不少工友仍置于中暑的高风险之下。
协会建议,政府应立法强制雇主执行「风险评估」制定合适防暑热措施,并必需将评估结果及会采取的措施告知雇员;雇主亦必须为雇员提供足够的防中暑物资及设备;以及加强对相关指引的推广。

另外,工业伤亡权益会亦访问了407名主要以建造及装修行业,以及清洁工为主的工友,发现在暑热环境下缺乏休息时间,超过四成受访者并没有每两小时10至15分钟的基本休息时间,过半受访者在暑热警告生效期间,没有得到额外的休息时间。
权益会指,现时指引仅属建议性质,长远应以立法手段,促使雇主承担更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