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鍾佩欣)文化及體育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為《大公報》撰文透露,政府將於本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會充分考慮推動經濟發展包括旅遊業的措施。旅遊業人士紛紛表示,希望預算案推出旅遊業復業基金,幫助跨過三年疫情冰河時期的旅遊業界,能夠順利復業。
有在第五波疫情前夕、「重槌」投資2800萬元維修旗下車隊的直通巴士公司負責人慨嘆,當日通關夢碎,如今兩地恢復通關了,但是「哪有那麼多2800萬能掉下去?」旅遊業未全面穩定,員工人手也是大難題,需政府資助幫忙。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復業基金對扶助旅遊業在疫後重新出發,尤其重要。
有旅遊巴公司負責人指出,疫情3年,單是旗下車隊的停泊、維修、保養、保險等費用已高達1.8億元,加上其他成本,虧損合共近4億元。(資料圖片)
三年零收入 虧損達四億
「該借的借完,該燒的燒完,政府不支援,很難撐下去。」永東直巴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順基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疫情期間旅遊業零生意,該公司旗下的230輛巴士、170輛自駕遊七人車停駛,逾百輛跨境巴士被送到在葵涌的「巴士墳場」,其餘的閒置在其他停車場或停泊在內地。三年間,光是停泊、維修、保養、保險等費用就高達1.8億元,算上基本營運成本、舖租等,虧損合共近4億元。
2021年年尾,新冠疫情持續清零,當時傳聞聖誕節通關。蔡順基說,當時將旗下80輛巴士送去維修,連同牌費、保險、驗車等,共花了2800萬元,不料第五波疫情爆發,一切泡湯。如今全面通關,業界要重新出發,他慨嘆有心無力。
「哪有那麼多2800萬能掉下去?」蔡順基說,巴士閒置多年日曬雨淋,車身內外都有很多問題,維修費隨時是天文數字。舉例一輛問題不算嚴重的巴士,更換6條車胎就要18000元,汽車氣袋又是一萬多元,算上空調消毒、換機油等,前後6萬元是走不掉的。若是波箱、發動機有損壞,維修費要20萬元。公司車隊有230輛巴士,平均每輛維修需8萬至9萬元,才能重新使用。
車維修好了,就能做生意?「你估自動駕駛咩?」蔡順基說,全面通關後,公司已立刻維修80輛巴士,但至今只有40名司機,就算全數出動,仍有半數巴士無人駕駛,主要因為交通運輸從業員老齡化情況嚴重,一批司機在疫後已變成超齡;若要吸引新人入行、舊司機回巢,涉及一大筆金額,「有生意邊個唔想做?問題係搵食工具無錢整,人手又無錢請,好多公司面臨這局面。」
蔡順基希望,政府能夠為行業提供復業基金,建議為每間公司提供10萬元流動資金資助,每輛巴士提供6萬元維修資助。
最先受影響 復甦卻最慢
「疫下最先受影響的是旅遊業,復甦起步最慢的又是旅遊業。」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向大公報表示,早前向行政長官李家超反映業界困境,包括營運資金、人力資源缺乏等。她建議政府向旅行社提供按公司規模計算的資助,在聘請人手方面,希望旅行社每聘請一名新員工,可獲資助至少5000元薪金補貼,為期六個月,助業界渡過難關。
「業界都沒有錢了。」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延告訴大公報記者,「三年來,資金都用得七七八八」,復業初期在維修旅遊巴、聘請職員、更換辦公室等,均需資金周轉,復辦旅行團等收入需至少三、四個月方可收到。他以自家旅行社為例子,疫情前有三、四十名員工,現只有約10人維持公司運作,「10個人如何做40人的工作?唯有慢慢做,規模變大需要一些時間。」
謝淦廷稱,員工薪金是支出之一,旅遊業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未敢大規模招聘,小規模旅行社每月營運資金也至少40萬元,慨嘆現時是入不敷支。他說旅遊業現時猶如剛從深切治療部康復的病人,「剛離開深切治療部,就不可能馬上會跑,都要給一點粥水。」他期望政府提供資助,助旅業重新啟動。
議員:政府不能只做宣傳
立法會議員林琳認為,設立旅遊業復業基金是急不容緩,旅遊業冰封三年,通關後難以立刻投放足夠資本復業,「不是只推『你好,香港』宣傳就得,否則旅客來到香港,過夜團不夠導遊,旅遊巴又不夠班次。」她說有旅行社高層將私人物業做按揭,籌錢支撐公司運作,終於通關,但仍要繼續等。除了復業基金,林琳建議政府為旅遊巴業界,提供每輛巴士8萬至10萬元的維修補貼。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本月初曾表示,政府會小心處理旅遊業界提出設立復業基金的建議,既要視乎實際情況,也要考慮此舉對香港財政以至整體情況的影響。
業界冀延長「旅行社鼓勵計劃」
(記者 鍾佩欣)政府聯同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旅遊業議會於2019年推出的「旅行社鼓勵計劃」,申請期限將於下月底屆滿,旅議會主席徐王美倫昨日向《大公報》表示,該計劃推出不久便爆發新冠疫情,很少旅行社受惠,業界期望再次延長計劃,讓旅遊業在全面復甦過程中,透過不同方法吸引更多旅客訪港。
疫下市民難外出,遊客又難訪港,因此可受惠於「鼓勵計劃」的旅行社不多。(資料圖片)
旅議會:疫下旅業難受惠
在「旅行社鼓勵計劃」下,政府按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或出境過夜旅客人數,向旅行社提供現金鼓勵,接待每名旅客可獲資助100至120元,每家旅行社可獲現金鼓勵所涉合資格旅客數目上限為1000個。
徐王美倫說,疫情下,「(市民)又不能出去,(旅客)又不能入境,的確很少旅行社可以受惠。」她稱一些規模較大的旅行社,在疫情初期的限額已爆滿,「大社的旅行團很快就有1000個客人」,惟細規模旅行社未能完全受惠,部分只領取數百名額資助。她建議政府推出新一輪資助計劃,幫助業界積極籌備招待旅客。
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延向《大公報》稱,旅遊業重新復業,需要至少八個月至一年時間,他建議政府透過不同計劃資助旅遊業界,包括「旅行社鼓勵計劃」,並可按照公司規模及條件而優化條款。
编辑:燕华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