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北唐山九月十五日电】(作者赵丹媚、艾广德、肖光明)清晨,巡护船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中心渔港启航,行驶约半小时便可抵达曹妃甸龙岛西北侧海域。跟随水下摄像机的视角,丝绸般的鳗草在海底蔓延,鱼群穿梭游弋,处处生机盎然。
这片辽阔而珍贵的「海底草原」,正是中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曹妃甸海草床,总面积达四十三点八三平方千米。
「这片『海底草原』宛如海洋的『绿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海洋地质调查所所长李晓峰表示,海草床是高效的「蓝碳」,研究表明,仅占海洋面积百分之零点一的海草床,年固碳量却占海洋总固碳量的约百分之十八。
此外,海草为鱼、虾、蟹、贝等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栖息地,也被称为「海洋育婴房」,维系著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基础。
此前,受多重因素影响,这片珍贵的「海底草原」呈局部退化趋势,出现稀疏区和裸斑区。
自二0一九年起,河北省有关部门和唐山市启动曹妃甸海草床修复工程,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并成功实践出「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二0二五年六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二0二五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五个典型案例,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