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九月十三日电】(记者王晓斌)海南省十二日在香港成功发行五十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至此,海南自二0二二年以来已四度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表示,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是海南自贸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要实践,是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支持海南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推动海南自贸港金融领域创新开放的重要探索。
据海南省财政厅介绍,海南本次债券发行期限为三年、五年和十年,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海洋保护、民生保障以及航天领域相关重点科研和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地方政府首单航天主题债券,将助力海南商业航天事业发展。
海南此次发债吸引了欧洲、亚洲地区的商业银行、基金、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峰值订单近二百三十亿元(人民币,下同),显现国际资本市场对海南自贸港信用实力及发展前景的认可和信心。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称,海南省政府再次赴港发债,是琼港深化金融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期待通过此次发债,琼港两地在更广泛的金融领域深化合作。
海南此次发债将继续使用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进行债券资金交收。二0二四年五月EF账户上线以来,海南自贸港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截至今年五月初,海南十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EF账户三百三十余个,开户企业主体来自十九个国家和地区;EF账户业务量一千二百余亿元,与四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资金往来。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海南自贸港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基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海南自贸港要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有序推进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二0二四年,海南省涉外收支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扩大至海南省全域;今年以来,海南自贸港积极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落地......海南自贸港金融创新开放持续推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更加活跃。
随著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琼港金融合作也持续升温。今年三月,海南省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金融成为两地深化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六月,海南六家试点银行率先落地「跨境支付通」业务,支持用户通过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发起琼港两地人民币与港币的跨境汇款,实现「资金秒到账」。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即将启动,在制度创新、跨境金融、产业发展等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中银香港环球企业金融部首席产品经理张凡对琼港深化金融合作充满期待。
今年十二月十八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枝平认为,琼港两地在金融服务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蔡强表示,未来海南将继续深化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资金保障,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更多可复制的制度经验。◇